時間:2025-06-26 00:00:00 閱讀:979
6月26日,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實習團隊走進碧興物聯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開啟了一場智慧環境監測領域的深度探索之旅。作為致力于智慧環境全要素監測的行業先鋒,碧興物聯致力于智慧環境全要素監測,實現AI+時代下“從需求到研發,從研發到產品”的全鏈條物聯網感知應用。此次交流為雙方搭建了思想碰撞的橋梁。

現場環節上,全國工商聯人工智能委員會委員、碧興物聯副總裁兼技術設計院院長邱致剛親自為同學們深入剖析了公司在智慧環境監測領域的尖端分析儀器研發成果與在線監測系統應用方案。

他生動的向同學們深度解析碧興物聯在智慧環境監測領域的核心技術,更形象地比喻道:“若將科研視為大腦,末端治理是手腳,那么物聯網感知設備便是‘感官’。只有憑借敏銳的‘感官’,才能助力‘大腦’精準洞察環境實況,指引‘手腳’妥善解決環境難題。” 然而,現實環境復雜多元,需求五花八門,提升各類感知設備生產效率、降低使用門檻,成為碧興物聯奮力攻克的關鍵課題。

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地理解,邱致剛分享了碧興物聯的創新舉措。公司秉持統一架構設計理念,打造統一的軟硬件模塊化平臺,實現水質多參數監測設備的系統化、標準化設計,保障設備外觀與人機交互界面的高度統一。這種標準化策略,不僅有效降本增效,更為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筑牢根基。同時,憑借 “AI+” 技術優勢,借助多模態大模型精準響應需求,逐步構建生態大數據平臺。在面對更為細化的具體應用場景時,碧興物聯充分發揮“AI+”功效,通過多模態大模型錨定用戶需求并解答專業技術難題,解決傳統感知手段對特異性需求的滯后性問題,并逐步建立完整的生態大數據平臺。

在研討交流環節,雙方圍繞科學與智能化環境監測的現狀與未來展開熱烈探討,北大師生對在線智慧環境監測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從模塊化感知設備到“大模型+小模型”形式的“AI+”應用,碧興物聯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智慧環境監測之路。而同學們也在本次參觀中具體感受到智能化、信息化為環境保護助力,為環境監測和后續環境治理賦能的強大功效,體會到數字生態的蓬勃發展。此次與北大實習團隊的交流,不僅是知識與理念的交融,更是碧興物聯踐行社會責任、推動行業發展的生動體現。